武夷岩茶,以福州为中心,大举“攻城略地”,布局全省乃至全国。不足500米的街道上,可以看到武夷星、凯捷、熹茗、牛栏坑、岩上、瑞芳、红袍村、溪谷留香、九鹤等新老岩茶品牌。此外,还有孝文家茶、手尚工夫、岩霸、品慧北山、丹苑等品牌也都加快了扩张的速度。
除武夷星、凯捷等少数几个老品牌外,大多是近些年冒出的岩茶新品牌。这些新品牌布点之多、开店速度之快,折射出了时下岩茶新一轮消费热正汹涌来袭。“新冠”疫情影响下的经济大环境,岩茶消费市场仍然逆势火热,且纷繁热闹。这是繁荣还是“泡沫”?
“天价”单品,噱头还是标杆?
流传于网络的岩茶天价《目录》未免有炒作之嫌,而且娱乐成分也居多。但是,这些价格“高出天际”的单品却是真实的存在,让岩茶迷们既感慨又向往,都希冀着能一亲芳泽。
这些“天价”单品几乎涵盖了武夷岩茶所有的知名品牌,而它们也因此成为该品牌的“镇店之宝”。其共同特点是:产自核心山场(“三坑两涧”)、工艺独特、品质不可复制,最重要的是——产量极为稀少,并充斥着各种扑朔迷离的“动人故事”以及“可遇不可求”“喝一泡少一泡”之类的说辞。
不过,有多个品牌负责人均表示,不少顾客都是从《目录》上的单品开始认识自家品牌的,而且他们来店里喝茶买茶也是慕名(单品的名气)而来的。可以说,这些笼罩着“神话”色彩的单品就是品牌的“流量IP”,起到了令人满意的品牌宣传效果。
茶价确实高得不可思议,但多数商家声称,这些单品产量很少,并不进入市场流通,仅仅只是用作交流或回馈老客户大客户,基本是“有价无市”。当然了,也有发烧友愿意掏腰包买几泡尝尝。
对于“天价”单品的涌现,一些茶企持保留看法。然而,当它们被这一股行业潮流所裹挟时,更多的是无奈,因为当今是买方时代。
“如果你没有一两款高端茶(指的是高价茶),顾客会认为你没有拿得出手的好茶,都是大路货。”某知名品牌茶叶品管负责人抱怨说,“天价=高档”的观念在市场潮流的引导下早已深入人心。在顾客眼中,“天价”单品代表了该品牌茶叶的最高水平,是“标杆之作”,也是“参照系”。
因此,各家天价茶的争奇斗艳,是跟风,也是一种博弈与竞争,拼山场,拼技艺。这客观上促进了品牌茶企改进工艺提升品质,但是,凑热闹者也不在少数,趁岩茶消费大热,也跟风推出自己的天价茶,充其量不过是哗众取宠的噱头罢了。
开店“井喷”,岩茶消费需求旺盛?
在茶圈有这么一种说法:“高端岩茶基本走不出福州。”此说虽带点夸张戏谑的味道,但足见福州岩茶消费需求和消费水平。
福州作为福建省的省会及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为武夷岩茶的推广与销售提供了窗口。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武夷岩茶产业逐步呈现出“井喷”的态势,“天价”岩茶也由此“崭露头角”。
2010年,多地市场被曝出现10万元/斤“天价”大红袍。当时,这一现象引起舆论一片哗然。随后,“正岩山场”概念的盛行、肉桂水仙的风靡,又为岩茶消费的继续升温添柴加油,使五花八门的“天价”岩茶一次次进入公众的视野。不同于以往,这些茶都是有品牌的,茶名也是极尽文创之能事。
福州虽非武夷岩茶的传统市场,但经过多年市场培育,消费者渐为“岩韵”所折服,从最初的追求“香气”到注重“香与味的综合表现”,再到讲究山场、工艺(制茶师)、年份等等,品鉴水平与消费水平都在不断升级。
那些“天价”单品,若名副其实,则是充分体现该品牌茶企制茶水准与茶叶品质的“杰作”。消费者像追星一样追捧它们,无疑是对岩茶极致感官体验的向往。
“就像一台好戏,不光要有好演员好演技,也要有一群懂得欣赏的好观众。”武夷山丹苑名茶总经理谢寿贵说。“武夷岩茶的消费热及岩茶产业的发展,要感谢福州人民。他们中很多人都是行家,懂得品赏,有的高手还会指出工艺的缺点。”
据了解,丹苑名茶自2019年进军福州市场以来,至今已开了10家门店。“跟其他品牌相比,我们的开店速度算慢的了。今后,我们还将在福州地区再布局10~20家店,形成销售网络后,再继续拓展省内市场。”
以丹苑连锁门店为例,除1家直营(兼运营中心)外,其余均为加盟。加盟店的店主,原是顾客,因喜爱认可,变成了合伙人。
“现在请吃饭,人家不一定有空。喝茶倒是一种不错的方式。谈业务时,请客户去茶店里喝一泡好茶,有档次,也很有面子,很多生意也就水到渠成了。”一位从事金融业的老茶客说。因此,一家茶店,不仅仅是卖茶,通常都有几间私密性较好的茶室,为商务洽谈、联络感情提供了一个平台。
“好茶”,且先不说品质,单就价格的表象,的确很能体现“档次身份”,加上茶店的“多功能”,使茶店成为高端政商人士眼中颇为理想的社交空间,因而也就不难理解岩茶品牌茶企的“开店潮”了,这是由消费需求决定的。
适者生存,谁能笑到最后?
“天价”茶的迷思,“开店潮”的席卷,武夷岩茶的纷繁喧闹,着实让人深感困惑,业界对此也褒贬不一。
从业十多年的资深茶商曾炜认为,多个岩茶品牌“抢滩”福州,是武夷岩茶走品牌化路线的表现。“以前,提起岩茶的品牌,只有武夷星、凯捷、熹茗等屈指可数的几个。时下,市场上涌现出这么多的新品牌,从包装、文创到空间设计,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他表示,这些新品牌对提升武夷岩茶的品牌形象与价值是有利的。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19年中国国内茶叶市场销售总额达2700多亿元,其中90%销售额系由品牌茶企贡献的,可见茶企品牌意识的日渐增强对茶产业的发展是有利的。
曾炜进一步指出,大多数品牌背后都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从基地、加工厂到销售终端,都有一套标准,至少在安全卫生质量上是有保证的。
“为争夺市场份额,它们展开了激烈竞争。靠什么来赢得人心?首要的就是产品,竞争会让他们自觉地通过创新来改善提高茶叶品质。这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好事。”
至于某些岩茶单品价格虚高,他认为,“确实有不合理的地方,但关键还是看品质是否配得上价格”。
丹苑总经理谢寿贵则“不鼓励,也不排斥”。“‘天价’茶遍地开花也好,(岩茶)品牌百家争鸣也好,说明市场有需求。作为一家品牌茶企,它要做的就是好喝的、耐喝的、经得起市场时间双重考验的茶,其它的就交给市场来决定。”
他相信,“大浪淘沙,适者生存”,只要用心把茶做好,不管市场风向怎么变化,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然而,谈及“天价”茶,多数业内人士深表堪忧。“一种茶类的定价乱象,说明市场不成熟。一部分人以为把品牌茶某款单品价格标得高不可攀,就会带动岩茶总体价格水平的提升。
其实不然,这种行为会误导消费者形成‘高价茶就是好茶’或‘岩茶卖高价很正常’的错误观念,最终会伤害到整个行业的利益。因为一个没有标准的行业,将不会长久,市场的崩塌也是可以预见的。”茶商方先生说。
同样,关于岩茶品牌“混战”,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原总经理王贵卿也认为是市场不成熟的表现。他直言,当消费者慢慢“懂”茶,消费渐趋理性时,这种“无序”的市场状态就会重归有序。
“市场在成熟,消费者也在进步,那些试图浑水摸鱼的(茶企)从哪里来,还是要回哪里去。只有把品质这项内功修炼好,才是硬道理。整个岩茶产业也是一样,要稳健、高品质发展,而非忽起忽落大起大落。否则,最终伤害到的将是茶农。”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谁能笑到最后?有一天,市场将会给出答案。
来源:茶道传媒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